萧道长文集

六气玄珠密语-吴山道人肖至鑫

点击量:   时间:2020-01-09

六气玄珠密语  

 启玄子


     余少精吾道,苦志文儒,三冬不倦于寒窗,九夏岂辞于炎暑。后因则天理位,而乃退志休儒,继日优游,栖心至道。每思大数,忧短景以无依;欲究真筌,虑流年而不久。故乃专心问道,执志求贤,得遇玄珠,乃师事之尔。即数年间,未敢询其太玄至妙之门。以渐穷渊源,乃言妙旨,授余曰:百年间,可授一人也,不得其志求者,勿妄泄矣。余即遇玄珠子,与我启萌,故自号启玄子也,谓启问于玄珠子也。今则直书五本,每本一十卷也。头尾篇类义同,其目曰《玄珠密语》,乃玄珠子密而口授之言也。余於百年间,不逢志求之士,亦不敢隐没圣人之言,遂书五本,藏于五岳深洞中,先飨山神,后乃藏之,恐后人志求者,可以遇之。如得遇者,可以珍重之,宝爱之,勿妄传之,不得奇人不可轻授尔。此玄珠子授余之深诫也。此十卷书可见天之令,运之化。地产之物,将来之灾害,可以预见之。《素问》中隐奥之言,可以直而申之,可以修养五内,资益群生,有罚强补弱之门,有祛邪全正之法。故圣人云:天生天杀,道之理也。能究其玄珠之义,见之天生,可以延生。见之天杀,可以逃杀。《阴符经》云: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此者是人能顺天之五行六气者,可尽天年一百二十岁矣。其有夭亡,盖五行六气递相罚夭。故祖师言六气之道,本天之机,其来可见,其往可追,可以注之玉版,藏之金柜,传之非人,殃堕九祖。

读后感:

 启玄子,王冰者,唐时人。既是注释《黄帝内经》集大成者,读其序文,深感其人精通黄老之学,贯通太玄之术。即开启医道同源,承前启后,揭阴阳五行之奥秘,阐六气理法并举。禀赋乃我辈叹之,莫能追。其厚德载物,以玄儒思想灌于《玄珠密语》,愚百读不厌。细细阅之,天医神符,卦气展象,尽述“观天之道,执天之行”之理。悠然神意直呼大道真诠!

 

下面是我对五運六气的个人学习体悟:

 

《内经素问五运六气》探研
        吴山道人肖至鑫


       首先,我们深研五运六气,既是彻底了解天人合一的“道”哲学这个理念。我国传统文化黄老思想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它是运气学内敛外展的的法则。其运气学中奇门、九宫、十二辰星宫综合的理论框架结构是五运六气的运用方法论。故此,就黄帝内经里的天文观来说,已经建构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天文历法的象气与物候理论,通过五运六气的展演,可与人体相感应,因人是万物之灵的其中之一。
    同理,道教的祭炼法,也是在这个理论上演练的,故称为法奇门与六壬法
    诚然,儒家与道家都是遵道的。都在依天道观的的法则。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我们可以理解为易经卦体的生成展开过程。将宇宙万物的气运规律作为一个“归类从属”及“类比”的法则。也可作为运用法则,儒家多以此为体用。我们将这个法则假定为:2=4=6=8=0展开,它就是运气学的生衍法则;又老子《道德经》所提出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元气生成论,是一象气结形展开的,我们称为元气的展象论,但它是:1=3=5=7=9,它是道家的混元法则。它们的过程是化合过程,演绎过程没给出来。所以称为玄学。
    又老子所论的道,是将道以“坤”为终始。喻道为“太虚”。在《素问、天元纪大论中》说:“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这就是老子所描述的道论。
    汉时的黄老思想家严君平,他在注解老子思想著有《老子指归》中就,将“道”阐述为元。将“德”阐述为始  其思想体系与《黄帝内经素问》是一脉相承的。

    由于《黄帝内经》经唐朝王冰所集注后,可以说明,五运六气是唐朝以前所被认识的一种元气论所展开的论识规律与法则。它们是将六十甲子以30对元气论的展开与化合。它与六十对的展开与化合是有一种不同的演绎方法论。他们两者统一就是宇宙的时空论。
    所以,我们要把这些基本的道理搞明白。再来去理解五运六气的运用,就可以有一个深入浅出的理解过程。
    近期,在网上查阅资料,看到一篇文章“《黄帝内经》中的天文历法问题”是卢央先生所作的。他所提出的观点,也正是我几十年来,一直在探讨的道家内五行学说理论下的卦气论。  
 道家以“道生一”,一既是元气论;“一生二”,二既是形气论,“二生三”,三既是是精气论。此精气论在天道观为元精。三生万物,万物既是精气。
    在易经里易经的本体卦是三爻。三变既是天地人三才之道形成。万物附阴而抱阳。所以这本体卦就是核心。易经里有一句话是“坎离无爻位,周流行六虚”这是以京房易纳甲理论中的。是在干支组合排列下,地支在每个十干与地支组合时必有两为为空,既称为“孤”孤的对宫既是虚。举例: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亥
                      ( 虚   虚)                       (孤)
 这个组合,在甲子的十干与十二地支组合成一组气运时
“戌亥”两支没有被排上。我们称为“孤”,又称为空亡。那么两个地支空亡的对宫就是被称为“虚”,为什么因凡是被两孤所冲的支上必是戊己,因戊己,在时空的卦爻上有名无位,故排列在奇门与九宫中戊己归中宫,又坎为戊,离为己。坎离卦为后天卦的“用”居于中宫。故无爻位。行六虚,就是每在气运流行中六甲里总是在虚位上。这个理论体系又与月体纳甲有关。我认为这种排列注明的方是就是在“坤为始“的元气基础上研究得出的。
   首先要明白的是,黄老理论所运用的卦,既是后天卦为体,是门户。九宫为用,十二辰星为展象。必明中宫为立极。卦象全是向中心设布的,也就是说,“不入中宫,不通天地”。这是一个准则。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将卦象向外摆,与道家的这套理论是不同的。这是我个人必须强调的观点。
    由于道教里道士们主题是养生为主,既是“治身”之道。由于我国传统理论是身国同构思想体系。治身与治国同一大道。当社会开明之时,道就显,当世道险恶时,道就隐。故此“人能弘道,道非弘人”。
    作为修持者,修炼道教丹法的不明五运六气中的这套卦气论怎知运用火候呢?丹道里的安炉设鼎,就是以坎离为炉鼎,也就是后天卦为体。运用天地阴阳五运六气理论中的形气学,进行聚化化激活,进行机变与气变,这个变化过程是不断的抽填过程,以达元气的聚化。
     然而,在黄帝内经里是没有看道易经的卦气论是怎样运用的,但在王冰的《玄珠密语》里就找到了其理论模式得依据。《天元玉册》等,这两本书至少保存了一整套的天文历法的象气与物候理论的综合运用模式。这套理论,才真实的反应了黄老思想“天人合一”身国同构的易老思想。


萧道长文集
  •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
    “道”无形无象,而又生育天地万物。
    “道”在人和万物中的显现就是“德”。
    故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散则为气,聚则为神。
    神仙既是道的化身,
    又是得道的楷模。
    神仙以济世度人为宗旨。
    故道教徒既信道德,
    又拜神仙。
  •